产品中心

首页 > 产品中心

【48812】皖工徽匠成長記 壽州豆腐宴非遺傳承人張士宏:傳承豆腐文明 講好美食故事

时间: 2024-08-03 10:20:52 |   作者: 产品中心

  一手捧著嫩豆腐,一手握著菜刀,上下揮舞,刀刀成絲,一分鐘便在手掌中切出極細的豆腐絲,沉入水后,形味靈動,化作千絲萬縷,似乎一朵盛開的菊花……在有著2600多年歷史的古城淮南壽縣,“淮南工匠”、壽州豆腐宴制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張士宏展示出細可穿針的菊花豆腐技藝,讓記者驚嘆不已。

  “想要雕出精巧的著作,除了原材料好之外,最需求的是心靜。”本年48歲的張士宏15歲便開始學習廚藝,后來在當地一家百年老字號飯店做行政總廚,2006年開了屬於自己的餐館,研讨自己喜愛的菜品。

  壽縣是國家歷史文明名城,也是豆腐的發源地。“最近來旅行的人特別多,作為壽縣人、壽州豆腐宴非遺傳承人,我想用自創的菜品宣傳壽縣,講好美食故事。”張士宏說。

  空閑的時間,他就揣摩著怎么把菜品與當地文明結合起來,為了把握更多的歷史和經典故事,張士宏經常到壽縣報恩寺、博物館裡聽導游給游客講當地的故事,回來后一遍遍試驗制造與成語典故結合的創意菜品,劉安點丹、淝水之戰、風聲鶴唳、楚鼎生香、花開富貴、二十四節氣豆腐等壽州元素被他逐个端上餐桌。

  在張士宏自創菜中,有一輛微雕牛車載著豆腐的菜品引起了記者猎奇,隻見整個菜品色澤金黃,形狀细巧玲瓏,吃起來口感酥香爽脆,外層香酥,內部豆腐軟嫩,保留了豆腐的原汁原味。這其间蘊藏著怎樣的典故?

  “我自創的這道豆腐菜叫‘時苗留犢’,它講的是一個清凉的故事。”張士宏告訴記者,相傳時苗是東漢時期的縣令,當年他騎著牛,拉著自己的行李來到壽春。當了一年多的縣令后,老牛生了一頭小牛,離任時,時苗說小牛是吃壽春水草長大的,理應留給壽春的父老鄉親。

  “雖然豆腐和時苗沒有關系,但我認為豆腐是白色的,做人、干事、当官都要清清白白,就期望人們能記住這個典故,傳遞廉吏清風的涵义。”張士宏說。

  “我對壽縣豆腐有著一種無法舍弃的情感,無時無刻不在考虑怎么样讓它更好地傳承下去。”作為壽州豆腐宴仅有的非遺傳承人,張士宏說,壽州豆腐不僅僅是一份工藝品,更是滿載歷史底蘊的文明符號。

  從小遭到父輩潜移默化的熏陶,張士宏的兒子張旭對這項非遺產生了濃濃的爱情和熱愛。现在,23歲的他接過“接力棒”,也開始從事豆腐宴技藝的制造。“期望能成為父親那樣超卓的工匠,把家鄉的豆腐宴文明發揚光大。”張旭說。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