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12】天天红烧肉顿顿女儿红
时间: 2024-05-17 14:23:47 | 作者: 豆干切制机系列
电视剧《武林别传》里,佟湘玉的小姐妹韩娟来访,装腔作势跟佟湘玉攀比,佟湘玉也跟她铆上斗富。
一边的莫小贝,分明饿得不可,还只能合作佟湘玉打肿脸充胖子的风格,故作悲愤:
天天红烧肉顿顿女儿红,这哪是人过的日子嘛! —— 其实心底里是: 分明是神仙过的日子嘛!
某个冬季,我住在一个温暖但荒芜的当地,倒个废物都得徒步走小一公里,每顿饭都得自己做。
带在身边的调味料,一大罐豆瓣酱,一大瓶老抽。当地超市买得到蜂蜜。所以我做了许屡次红烧肉,许屡次回锅肉。
猪肉最简略的做法,天然是白煮肉片,蘸酱油蒜泥。但那做法太挑肉,且我没有片肉的手工,做不到晶莹剔透、其薄如纸。算了。
调味料紧缺,冬日又懒,赶上晴天午后得闲,所以做红烧肉,学苏轼的做法:懒得炒糖色、放八角茴香之类了。就多放水,小火,其他不论。猪肉洗净,冷水加姜,泡一刻。
初时有肉腥气 —— 如同日本人特别厌烦这个,总说猪肉很臭,我倒觉得没啥 —— 炖的时刻稍长一点就没了。
下了老抽,持续小火,又收一小时,下冰糖,开大火;冰糖融,汤汁黏稠,猪肉红亮耀眼。
切了葱花撒下,真好:红香绿玉,怡红快绿。朴实酱香肉味。不好看,但算经吃。
如此炖出的肉,还有点嚼头,仅仅纹路天然松脱,像是累了一天回家,脱了鞋子赖在沙发上那点劲头。
原本嘛,人累到这种时分,就要以形补形,靠吃点这么无精打采的肉,才干觉得日子夸姣。
咱们无锡也有馆子做回锅肉,一般和青蒜辣椒小炒肉没差异,还有店肆,往里头加豆腐干。
我后来当了重庆女婿,才发现重庆、成都的回锅肉,比咱们那里的回锅肉劲爽得多。
选肉更精,切肉更薄,豆瓣酱当然更正宗,炒的火候更凶狠。出来的滋味,脆浓得多。
一个说,回锅肉,回锅肉,是祭肉回锅。祭肉白煮,就看刀工。供完了,回锅炒红。既对祖辈尽孝,又好吃。
又一个说,川菜曾经有烤方 —— 类似于烤乳猪 —— 只吃皮,那么剩余的肉就做回锅肉,或许蒜泥白肉了,加个汤,便是一猪四吃。
我自己做,那就比较糙了:刀工差,切不了那么薄 —— 有那刀工我就做蒜泥白肉了 —— 但好在回锅肉有个炒的进程。所谓片片似灯碗,盏盏冒红光。大油大火,把油逼出来些,就好。
假如一整个下午都空着,响晴白日,闲来无事,就焖上一锅红烧肉。一下午闻着肉香,晃晃荡荡。多加点水,焖一锅软软的米饭。肉铺在饭上,肉汁濡润,慢吞吞地吃,吃个进口即化的温软。吃完了肉,藏着汁,下一顿能够浇在煮软的宽条面上,吸溜。
《天龙八部》里,段延庆关了段誉和木婉清,给他们送 饭,也是红烧肉 —— 关饿了,仍是这个最好吃。
仍是红烧肉,《许三观卖血记》里有个阶段极精彩:其时状况很困难,没肉吃;许三观空口给孩子们描绘红烧肉做法,说要半肥半瘦的,孩子们都大叫不要瘦的,要全肥 —— 全肥肉当然不那么好吃,但咱们都知道:饿过劲的人,就想吃点油的嘛……
假如已近傍晚,想来个急菜,回锅肉吧。大火燎炒,香味凶辣扑鼻。煮一锅口味筋道的米饭,一口略焦脆的肉,一口饭,吃得人稀里哗啦。
回锅肉不像红烧肉那样多汁,但妙就妙在爽脆,并且用来配米饭好,配面、馒头、饼,乃至烤到略焦泛甜的红薯,都好。
金庸在《书剑恩仇录》里,让红花会群雄捉了乾隆去杭州六和塔,专门饿着他馋着他。分明看得见,嘴里吃不上。
其间有处细节:乾隆闻到一阵葱椒羊肉香味,仿佛是御厨张安官的擅长之作。果然是红花会诸位给他拉来了张安官,给做了一碗 燕窝红白鸭子燉豆腐 、一碗 葱椒羊肉 、一碗 冬笋大炒鸡燉面筋 、一碗 鸡丝肉丝奶油焗白菜 ,还有一盆 猪油酥火烧 ,真是琳琅满目 —— 但是乾隆仍是被整了,看得到吃不到。
都知道金庸喜爱大仲马。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结束,大反派大银行家唐格拉尔被罗马匪徒们抓了起来,挨饿:匪徒们特意在他面前吃洋葱、吃鹰嘴豆烩肥肉,馋得唐格拉尔急火攻心;妙在唐格拉尔开端还嫌匪徒们野蛮,但闻了洋葱,就想到了自己在巴黎豪宅里,吃到的 Mirotons —— 洋葱牛肉。
金庸这儿固然是问候,但确实:洋葱和肉类调配,味儿大,解馋。凭你之前多么金衣玉食,略微一饿,一闻这味,马上就对肉酷爱起来了。
乾隆被红花会关起来前夜,享受的是玉如意给他组织的肴肉醉鸡、京彩肉松,那是特别有味的消夜菜;但饿了之后,仍是会馋葱椒羊肉。
唐格拉尔刚被关起来时,看到匪徒们吃黑面包大蒜,还嫌那是野蛮人口味;真饿了之后,看什么都香 —— 尤其是鹰嘴豆烩肥肉。
我小时分没见过鹰嘴豆,初读这段时,还幻想鹰嘴豆啥样;后来吃到了,也就理解了。地中海东岸许多当地,习惯用鹰嘴豆泥蘸全部,加柠檬、大蒜、芝麻什么都行,挺布衣的吃法。
说来豆制品调配肉类,也不稀罕:我外婆祖上常州人,做黄豆炖猪脚可谓一绝。单黄豆猪脚,略下一点盐,渐渐熬,天然香浓,黄豆软塌,猪脚黏浓。我外婆常说,吃猪脚黄豆吃得嘴被粘住了,便是说吃够了,不能再多吃了 —— 剩余半锅明日吃!
日本人有个说法,认为东方人爱吃的美味,大多数来源于豆制品和鱼类,日常体现为酱油和鱼露;西方人则爱吃乳制品的美味,所以奶酪和牛肉吃得欢娱。但我认为不尽如此。
美国南部许多当地,也爱吃豆子炖猪肉乃至猪内脏,炖得软烂喷香。这不大仲马笔下,19 世纪意大利人吃鹰嘴豆烩肥肉也很高兴,可见豆制品 + 肉类的鲜美放之四海而皆准,人人都爱吃。
至于豆制品 + 肉的终极夸姣,当然是酱油 + 肉 —— 哎,又回到红烧肉了。
仍是回到《武林别传》:邢捕头赶上饥馑,流浪为乞丐回到七侠镇,见了烧鸡简直感动落泪。
《左传》里,曹刿说过句 肉食者鄙 。这话当然是针对其时的鲁国上层,但也不只适用于其时。
最是那些吃到脑满肠肥、不知人世疾苦的、能随意吃到冬笋大炒鸡炖面筋、鸡丝肉丝奶油焗白菜的 —— 或许是分明知道人世疾苦,还为了死要面子伪装不知道的 —— 才会装腔作势,说什么 这肉啊太油腻,那是真不能吃 ,才会觉得世上有比让人吃饱肚子,更重要的事。
这路人,凡是自己给关上两天,给他闻一闻洋葱牛肉、鹰嘴豆烩肥肉、红烧肉、回锅肉,天然是暴露无遗,连眼泪和口水,都要一同流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