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精机IPO:业绩靠并购“增肥”难掩主营业务颓势发明专利靠“突击”一年暴添34项创新动力受质疑
时间: 2025-04-22 13:35:41 | 作者: 产品中心
主轴和轴承作为精密基础零部件,大范围的应用于光伏、风电、汽车、家电及机械等工业制造领域。由于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对上游原材料如特种钢需求较大,因此国家对钢铁行业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亦会对轴承行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影响。
无锡阳光精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精机”)专门干精密主轴、主辊、弧形导轨和精密轴承等机床功能部件及其零配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及维修改造服务,下游应用领域最重要的包含光伏、蓝宝石、半导体等行业。
阳光精机在招股说明书里面表示,其高线速多线切片机用高精高速主轴打破了国际垄断。但在该产品“国产化替代”光环加持下,公司IPO进程并未得到快速推进。
据公开资料,阳光精机IPO申请于2023年12月29日获得北交所受理,完成两轮审核问询后,审核机构2025年2月20日向其发出了第三轮审核问询函,公司能否做出迅速且满意的回复尚未可知。
《华财》注意到,阳光精机的创新性特征问题非常关注,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七成研发人员为大专及以下学历,核心研发人员仅2人且资历颇受诟病。以及,在北交所的连番追问下,公司迅速删除了“市占率第一”等不准确表述。
此外,反复被问询的客户集中度较高、依赖单一客户是不是会影响业绩稳定性,关联交易和收购关联方资产是不是会影响经营稳定性等问题,都反映出监管对阳光精机长期经营能力的不信任。
阳光精机的产品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应用在高硬脆材料切割设备的精密主轴、主辊、弧形导轨等机床功能部件及其零配件,主要服务于光伏硅晶体、半导体碳化硅、蓝宝石等高硬脆材料的高效切片加工;另一类是应用在工业母机领域的精密轴承产品。
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1-6月(以下简称“报告期”),阳光精机营业收入分别是1.73亿元、2.20亿元、3.20亿元和1.80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各期分别为4349.16万元、6753.95万元、8961.29万元、3628.98万元,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
机床工具被喻为“工业母机”和“工业牙齿”,是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而机床主轴和轴承是机械装备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零部件。
在招股说明书里面,阳光精机称其高线速多线切片机用高精高速主轴产品,已突破了我国同类主轴产品长期存在旋转精度低、刚度稳定性差、密封性能差、常规使用的寿命短等技术瓶颈,打破了国际垄断,填补了该产品在国内该领域的空白,实现了高线速高精数控多线切片机的国产化。
据悉,高线速精密数控多线切片机,是国际领先的硅片切割加工装备。2016 年以前,光伏切割设备市场主要由日本小松NTC、瑞士梅耶博格等国外厂商占据,但近年来,随着国内光伏切割设备制造企业技术水平逐渐提高,高测股份、连城数控、上机数控、晶盛机电等国内厂商占据绝大部分光伏切割设备市场占有率,国外设备厂商已基本退出市场。
报告期内,阳光精机的高线速多线切片机用高精高速主轴的出售的收益分别为 13338.70万元、13393.04万元、14394.51万元和5885.80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77%、60.85%、45.04%和32.75%。可以看出,该产品各年销售收入稳中略升,但是占比却从7成下降至3成,极有可能已不是公司最畅销产品。
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0年至2022年,公司该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排名第一。
然而,在北交所首轮审核问询的质疑下(下图),阳光精机却露了怯,表示:鉴于公司所在细分市场参与者较少,且公司的直接竞争对手较少,市场数据获取有限,出于信息披露谨慎性考虑,公司已将“市占率第一”的相关表述删除、修订。
从阳光精机的研发团队构成及发明专利数量的角度来看,似乎也很难得出其具备超出同行竞争优势的结论。
据招股说明书和问询回复披露,阳光精机共有2名核心技术人员,分别为杨锦、宋如英,前者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同时担任董事长、总经理的职务,仅为高中学历,后者虽然具有五十多年的从业经验,却已是84岁的耄耋之龄。这两位的精力、能力还足以助力公司研发走在行业前沿吗?
交易所还注意到,公司与宋如英建立聘任关系是在2021年,其2015年退休的6年后。换言之,宋如英并非阳光精机的元老级核心技术人员,而是报告期内新增加,存在为申报上市增厚公司研发实力的充数嫌疑。
并且各期末,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24人、31人、59人、54人。2023年末,也就是申报IPO这一年,研发人员数量几乎翻倍。
观察阳光精机研发人员学历情况,更是让人不禁皱眉。截至2024年6月末,54位研发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5人,大专学历29人,中专及高中学历10人(下图)。
七成以上研发人员为大专及以下学历,核心技术人员为高中学历的实控人和80多岁的退休专家,以阳光精机目前的人才队伍建设来看,其研发创新的内在驱动力和保障明显十分薄弱。
并且截至2024年6月末,阳光精机的发明专利由2023年6月末的9项跃升为43项,不仅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暴添34项,细究原有的9项发明专利,也是在2021年9月—2022年12月集中得到授权的,其中两项还是继受。
以上种种现象,揭示了阳光精机很可能是为了符合北交所创新性要求而突击增加研发人员、申请发明专利,公司对研发创新的重视度和真实实力很可能与其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信息严重不符。
阳光精机主营业务收入主要集中在光伏领域,报告期内该领域分别实现收入1.54亿元、2.05亿元、1.90亿元和0.8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9.30%、93.29%、59.59%和46.48%,2023年以来金额和占比都出现下降。其原因与最近两年光伏切割设备、光伏材料及组件领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有较大关系。
基于前些年我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光伏厂商参与者的不断增多,在目前行业产能过剩情况下,裁员、减产、项目终止等现象频发。阳光精机近半收入来源于光伏领域客户,一旦该行业持续不景气,公司业绩下滑风险较大,因此,交易所极为担忧其经营稳定性。
雪上加霜的是,阳光精机还存在收入集中在前五大客户和过度依赖单一客户的问题。
报告期各期,阳光精机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5.46%、97.09%、63.46%、54.72%(下图),尤其是对第一大客户晶盛机电,各期销售占比分别为61.37%、79.57%、41.00%、21.84%,2021年和2022年已然超过50%的警戒线,构成单一客户依赖。
即便是2023年下降至4成,该客户对阳光精机营业收入影响依然较大。一旦晶盛机电的经营策略发生较大变化,或与晶盛机电的合作关系被其他供应商替代,将对阳光精机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公司2023年来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仅比2022年减少了1061.25万元(上图),但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却比2022年降低了33.63%。同时,公司2023年总营收增长近亿。
据悉,此番改善并非来源于其他老客户的业务增长,而是要归功于阳光精机收购了无锡市第二轴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锡二轴”)与精密轴承生产、研发相关的经营性资产,以及取得无锡市博创云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创云服”)100%股权的“妙棋”。
资料显示,无锡二轴是阳光精机实际控制人杨锦持股40%并与其子杨浩共同控制的公司,博创云服是杨浩控制的公司。换言之,无锡二轴、博创云服都是阳光精机的关联方。
并且,上述两家企业在被收购之前,与阳光精机皆存在关联交易,部分业务甚至涉嫌同业竞争。
2020年到2023上半年,阳光精机向无锡二轴采购轴承或半成品等金额分别为738.29万元、4247.29万元、3863.16万元和561.91万元,2020年和2021年对其销售精密主轴等获得收入分别是621.50万元、3.66万元。以及,2020年和2021年,阳光精机向博创云服采购维修服务金额分别为109.91万元、685.84万元,2020年向其销售钻工轴等产品获得收入28.89万元。
在收购完成后,这些关联交易似乎便被大事化小,没人再去关注相关交易的必要性和公允性了。这番资本运作,不仅解决了阳光精机此前颇为头疼的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过高、依赖单一客户、潜存同业竞争等问题,还“增肥”了公司业绩,可谓是,一举多得!
在问询回复中,阳光精机也承认,2023年公司业绩增长及客户集中度下降的原因就是合并无锡二轴主要业务后新增精密轴承出售的收益。
完成对无锡二轴收购的当年,即2023年,阳光精机的精密轴承销售收入高达1.12亿元,仅比捧在手心的高线速多线切片机用高精高速主轴销售收入低3236.16万元。剔除该新增品收入,公司当年整体收入将降至2.05亿元,低于2022年2.20亿元收入表现。
收购无锡二轴,不仅第一大客户晶盛机电的收入占比从6-8成骤然间下降至4成,还实现了阳光精机当年营业收入从负增长(-6.85%)到正增长(45.20%)的惊人转变(下图)。
而2024上半年,精密轴承更是创下了8463.36万元销售收入,不仅高出高线速多线切片机用高精高速主轴销售收入2577.56万元,占公司主要经营业务收入比重也提升至47.18%(下图),成为阳光精机收入占比最高的新业务。
显而易见,阳光精机2023年以来的业绩增长是靠收购实控人及亲属的其他资产达成的,难怪交易所对公司业绩稳定性及下滑风险始终揪着不放。
值得一提的是,阳光精机原本的核心业务处在萎缩状态,2023年、2024年1-6月,精密主轴销售均价分别下降了23.59%、10.10%。
而且2024年1-6月,主轴类产品销售给设备使用厂商的收入占比由2021-2023年的1%左右提高至30.24%,对设备制造厂商的收入占比下降至 68.79%,公司下业的产品需求正在由增量设备生产转为存量设备改造。
综上所述,阳光精机2023年大幅度增长的业绩其实是资本运作的成果,利用注入实控人控制的资产后带来的收入增长掩盖了原有业务的收入下滑,但在IPO报告期这样的业绩表现和操纵手段恐怕不能令交易所满意。在第三轮审核问询函中,北交所继续追问公司“主轴类业务的市场空间是否受限,收入是否可持续”以及业绩稳定性等一系列问题,阳光精机能否通过监管层的进一步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