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12】沈强:完成柏杨豆干规范化出产
时间: 2024-07-13 12:08:10 | 作者: 豆干切制机系列
沈强是吃着“细如鸡肝,薄如宣纸,色如柠檬,劲如牛筋”的柏杨豆干长大的,他从小就对柏杨豆干的制造流程与工艺入神。
2001年,沈强从部队退役,回到利川市柏杨坝镇老家学习制造柏杨豆干。“豆干倌”一当便是20多年。
“优质大豆、龙洞湾泉流和若干天然香料为质料,通过水洗、浸泡、碾磨、过滤、滚浆、烧煮、包扎、压榨、烘烤、卤制、密封等10多道工序加工而成。”说起豆干制造,沈强如数家珍。他介绍,每道工序都有严格要求,包扎、压榨、烘烤工序最为要害,靠的是多年制造豆干构成的“肌肉回忆”。
年青的沈强跟着父亲沈记柏杨豆干第八代传人沈金忠,起早贪黑,重复各种工艺,逐步把握了制造技能。他家的豆干生意一向很兴旺。2002年,沈强注册了“沈记好吃婆”豆干品牌。
“出此山,无此水,便无正宗柏杨豆干!”泉流是柏杨豆干制造的微妙之一。在柏杨坝镇,家家户户都制造豆干,顶峰时有300多家,且都是小作坊,没有共同的规范。沈强联合别的两家较大的作坊参加沈记好吃婆,并与70多家小作坊协作,依照一致的质量衡量原则,分类包装后出售,既处理了质量上的问题,又确保了小作坊的经济收入。
沈强安排起一支强壮的运营出售团队,进超市、走机关,上北京、下广州,推介产品,调研各地饮食上的习气,调整配方习惯不一样当地大众的口味,让柏杨豆干走向更宽广的商场。
传统的豆干制造流程与工艺,靠口传身教,质量、口感不一致。沈强一方面前往中南民族大学学习查验常识,购买电光天平、高压釜、蒸馏器等查验、试验设备;另一方面,带着科研团队对每一道工序进行重复试验,得出最佳数据后,将其作为中心技能规范。通过不断尽力,这些准确的试验数据,为豆干质量的提高和批量出产奠定了根底。
根据这些试验数据,沈强的团队规划出共同的出产设备并取得国家实用型发明专利。“有了这样的设备,豆腐、豆干的规模化出产完成了革命性的前进!”沈强骄傲地说。
现在,沈强在利川市柏杨坝镇出资1050万元,建起了一处占地约20亩,集厂房、办公楼、科研楼于一体的利川柏杨豆干产业园。
“新设备行将装置,很快投入出产。口感丰厚耐嚼、回味悠长的柏杨豆干肯定会渐渐的好!”沈强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