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展示

首页 > 案例展示

盘点2018豆制品行业十大关键词(下)

时间: 2024-05-30 16:38:10 |   作者: 案例展示

  年)》发布了《农业部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粮食结构调整目标:粮豆轮作、恢复面积,改善品质、提高效益。

  2018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发展思路,深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大豆种植,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

  2018年,中豆委统计数据:2017年50强豆制品企业中,规模公司数大部分相对集中在发达地区,西北地区还没有豆制品企业进入50强

  新常态它指的是我国在新时代调整结构转型发展的一种趋势,今年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平衡线常态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当前,豆制品行业已逐步摆脱新环保法以及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开始步入常规发展轨道,豆制品价格涨幅趋稳,2018年豆制品总营收额总体平稳,有小幅度增长。新常态下行业发展更注重结构和公平,平衡,不断适应新常态,市场继续被看好。

  江苏省《食品安全区域标准食品小作坊卫生规范(DBS32/013-2017)》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截至2018年10月底,南通七成多食品小作坊登记发证,全市食品小作坊总数为968家,已登记发证725家,登记率74.9%。

  2018年7月25日,东莞市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在黄江镇召开。每个镇街(园区)都要至少建成1个集中加工中心,相邻镇街(园区)可合作共建集中加工中心,全市将基本实现食品小作坊集中管理。

  2018年6月,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红塔镇谢湾村“李氏豆业”豆制品加工作坊获得房县首张豆制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许可证》,结束了房县豆制品无证无法“进超市、出远门”的历史。

  “小作坊”是豆制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绕不过去的话题,新《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的主要规定有以下两条:第三十六条规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这个法规定的与其生产经营规模、条件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要求,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食品药监管理部门应当对其加强监督管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等的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的处罚,依照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具体管理办法执行。”按照新《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地方政府陆续开始制定针对本地区的小作坊管理办法。在已出台的针对小作坊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中,各地对于小作坊的立法概念较模糊,千篇一律。这些地方性法规对小作坊表述为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生产条件简单、经营规模小、从业人员少。但是仔细推敲,就能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生产条件简单,什么程度算是简单?经营规模小,多小的规模算小?从业人员少,又有多少人能算得上是人员少?这些都没明确的标准,多数属于照搬《食品安全法》中的相关规定。如果对小作坊的管理没有统一标准和规范,只是笼统进行描述,就没办法真正落实对小作坊的科学监管,因此导致管理上混乱。执法标准不同,导致各地自由裁量权大的现象,既是对小作坊从业者管理不公平,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全面提档升级以及公平市场之间的竞争环境的构建,也是对众多购买的人的不负责任。

  2017年,达利集团、北大荒、伊利、蒙牛、九阳豆浆、金龙鱼等品牌进入豆制品行业。

  2017年液态豆浆的大豆使用量9.95万吨(达利未计入),实现增长13.58%,2016年增长8.45%,增长加速。

  2018年,豆奶持续火热,伊利“植选”、维他奶“健康加法”、维维“恶搞小黄人”等等新品层出抢占市场。

  豆奶(豆浆/豆乳)是植物蛋白细分代表之一,随全国大企相继入局豆奶行业,这也侧面印证了豆奶行业发展具备巨大吸引力。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1年-2017年我国豆奶行业销售额从50.8亿元提升至90.0亿元,依照我们现有的豆浆类产品的消费基数、大豆使用量以及未来增长的潜力推算,豆浆的市场潜力超过1000亿。中国是世界规模最大的食品市场,对豆制品的需求持续增长,但目前为止,中国具有有真正意义的全国性知名豆奶品牌,还是凤毛麟角,大多是区域性品牌,而区域性品牌最大的发展困惑是如何全国扩张。

  近年来,随着豆奶(豆浆/豆乳)类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和延伸,一些企业为了商业宣传的概念需要,再加上我国针对豆浆类产品的标准又比较混乱,致使很多人把豆浆(豆奶/豆乳)和豆浆(豆奶/豆乳)饮料混为一谈,认为豆浆(豆奶/豆乳)就是大豆蛋白饮料,大豆蛋白饮料就是豆浆(豆奶/豆乳),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

  这个概念一定要及时纠正,否则将来不仅会造成豆浆(豆奶/豆乳)产品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同时也是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不负责任行为,对豆浆(豆奶/豆乳)行业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需要及时纠正。

  未来,豆奶(豆浆/豆乳)延伸的系列乳制品替代品如豆酸乳(soy yogurt)、豆乳酪(soy cheese)等系列豆奶(豆浆/豆乳)制品,很丰富,有待于企业突破技术难题,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为期三天的上海展会盛况空前,各项数据刷新纪录:展示面积创新高,突破1.8万平方米,共汇聚38个国家和地区的193家参展企业,展商数量上涨12%;云集23500名专业观众,大幅度增长20%。这届展会继续秉承专业性、国际性、权威性的特色,为豆制品行业企业展示了优秀的产品、树立了品牌形象,找到了贸易合作伙伴,扩大了产品营销售卖渠道;为行业搭建了技术、信息的交流平台,促进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对推动大豆食品业的资源整合,促进传统豆制品产业体系调整、品质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人类提供安全美味、营养健康、方便食用的大豆食品”的主题慢慢的变成了行业一起努力的目标。

  中国豆制品协会会长吴月芳表示:“这届上海展会是非常成功的一届,不论是参展公司数、展示面积和参观群众都创造了历史顶配水平。”

  中国的大豆市场远未饱和,潜力巨大。2019SPEE将再度起航,应市场而为,推动开创“新时代,大豆食品健康消费年”。

  2018年10月1日起,由豆委会组织起草制定的两项团体标准《豆制食品业用大豆》、《千页豆腐》正式施行。

  《豆制食品业用大豆》团体标准为企业采购大豆提供了科学的、可操作强性的依据,对创建公平的市场贸易环境,满足那群消费的人的知悉选择权、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千页豆腐》团体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明确、科学规范产品的属性,进一步明确产品的归类,指导企业准确标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促进消费公平具有积极的意义。